初中记叙文结构形式有几种类型

2022年9月7日20:21:24中考1,298阅读模式

初中记叙文结构形式有几种类型

 

一、平实叙事式

平实叙事是记叙文写作常见的一种模式。其主要特征是不用或少用色彩浓重的修饰性形容词,不加渲染、烘托,也不使用任何修辞手法,只是用简洁朴素的文字,叙述事件或描摹事物,从而勾勒出真实传神的形象。行文时一定要在字里行间渗透着真实的毫不矫揉造作的情感以及要对细节作细致地描写,只有这样才能在平实中见出“丰腴英姿”,才能打动人心。

请看例文:

下辈子还做您的女儿

18年前的仲夏夜,我带着嘹亮的哭声来了。您说,这是个吉祥的开头。

在您的牵手中,我蹒跚学步;在您的教导中,我呀呀学语;在您的期盼中,我迈入学堂;在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我逐步成长……

感谢您给了我生命,即使降生在贫困的家庭。妈妈,我怎能忘记上次我从学校回家,低低地和您说:“妈,好多年没吃西瓜了,我想吃西瓜……”我惴惴地看着你。您无言,叹了声气,走进灶房。我多恨自己提出这个无理的要求啊,父亲去世的早,仅靠您单薄的身体守着父亲留下的二亩薄田。这一刻,我真的恨自己残忍,怎能再给母亲施压呢?

可是第二天,起床的时候看到您赶集回来,肩上背着个小西瓜,篮子里还有些刚下地的青绿的菜。妈妈走进灶房操劳着一天的饭菜,我忽然有想哭的冲动。过了一会儿,您叫我吃饭,坐在那张简陋的八仙桌旁,我明显地看到菜比以前要丰富好多,还有让我垂涎的红红的西瓜。妈说:“娃要高考,给你加些菜,快吃吧。”

我胡乱地吃了一些饭菜,伸手拿起一块西瓜,幸福地吃了起来。我说:“妈,您也吃啊。”您说:“我从小就不喜欢吃这个,吃了肚子受不了。你快吃吧。”我便心安理得地吃光了所有的西瓜。

我回房间整理回学校要带的东西,妈妈收拾了碗筷。后来,忽然想到告诉妈妈要体检了,于是就去灶房找她。可是,我分明看到,母亲正背对着我,啃我吃剩的西瓜皮……那一刻,我不晓得该和母亲说些什么!庆幸妈妈没有回头,我冲回房中,捂着被子哭了好久。

妈妈,把她能给我的都给了我,我唯有学业可以回报。可是考前最后一次重要的模拟,我却考得很糟糕。我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家,远远地发现,昏黄的残阳中,母亲佝偻着背在村口望着我归来的路。那一刻,我有向后走的冲动,可我终究不能。

和母亲一起回家的路上,我心疼着,该怎样告诉母亲我的失败呢?到家的时候,我头低着告诉母亲我考砸了。母亲,望了我好久,然后用她枯槁的双手,轻轻搂起我,抱了一下:“下次你会考好的……”

有这样的母亲,即使穷又怎么样?她疼我,爱我,相信我,给我一个充满爱的充实的成长过程,母亲给我的已经太多……

今天,我坐在考场上。我知道一定会有一个好结果。我会一直努力。最后,要告诉母亲:下辈子还做您的女儿!

【点评】

这是一篇用第二人称写的记叙文,不事张扬,平实道来,是这篇文章的鲜明特色。文字虽质朴平实,情感却真挚饱满。文章自始至终用饱蘸深情的笔墨道出了对母亲的爱与感激,恰当的运用了倾吐式叙事、呼告式抒情等写法来表情达意,有很强的感染力。而且,作者精选了考前想吃西瓜这一看似普通却十分典型的事件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特别是母亲啃西瓜皮的细节,最能打动人的心弦。当“我”考试失败时,母亲“轻轻搂起我,抱了一下”的动作以及鼓励“我”的语言都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妈妈,用不平凡的母爱激励着女儿的成长,文章结尾直抒胸臆——“下辈子还做您的女儿!”既是照应扣题,又是全文抒情点睛之笔。“情者文之经”,整篇文章拥有真挚的情感,又辅以真实贴切的细节描写,即使是平实道来,也不同反响。

 

二、人物刻画式

人物是记叙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重要部分,即使是写事的记叙文也要依靠人物来完成主题的表达,因而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描写就显得尤为关键了。人物刻画的关键是选择典型事件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人物描写的手法主要有下面几种: ①行动描写:抓住人物的动作来表现人物个性。应注意的是写人物的行动应该借助情节的发展和矛盾冲突的展开而进行。②肖像描写:对人物的肖像做细致地描写可以揭示其人生经历或展现其内心情感。③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划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心理描写强调细致而真实。心理描写可以直接由作者进行描绘,也可以由作品中的人物表白、倾吐,还可以通过描写人物外在形态,间接地显示,通过环境、景物、氛围等来进行折射。④语言描写法是人物描写技巧之一,通过对人物语言的描绘来刻画人物性格,它必须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习惯等等,使读者听其言,见其人,知其心。语言描写不要有言必录,只需对人物的语言进行加工提炼,使其个性化、典型化、生活化,达到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为主题服务的目的即可。值得注意的是行动、语言、心理、肖像等描写,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常常融为一体,以揭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请看例文:

老屋里的女人

老屋老,只因其外形而称其为老。可女人却老了,八十四个秋不仅使得她白发苍苍,也在她的心上刻上了历史沧桑。

女人老了,开始自责自己再也不能劳动,自己成了累赘。可女人似乎忘了,就是在这老屋里,她曾养育了多少儿女。

在这老屋里,曾有五个小生命呱呱坠地。而这几个小生命都是在女人的爱抚下成长的。那时女人很忙,奔前跑后,可她不疲倦,她快乐于这种工作。

儿女长大了,外出了,成家了。房子空了,女人也老了。女人认为自己不中用了。直到小儿子把两个宝贝孩子送到老屋。

老屋又热闹了,孙子孙女的欢声笑语一度填满了老屋的空虚,也年轻了女人的心。可是,在女人疲倦之前,孙子孙女又要外出求学了,女人虽舍不得,可还是乐呵呵地将要用的瓶瓶罐罐装进孩子的包里。之后,女人有寂寞了。

也许是岁月捉弄人,也许命运根本就是这样,离去的孩子带走了老屋的快乐,也带走了老屋的青春。而现在,老屋又要拆了,这个陪伴了女人大半辈子的老屋。女人死活都不肯,因为毕竟她所有的快乐和忧愁都在这老屋里。

可后来,女人还是同意搬了,原因是孙女的话。

女人一直都埋怨自己一辈子毫无功绩,除了拉扯大几个孩子,其余的都不曾沾边。可孙女却说,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作用,女人的一生都在为孩子奔波劳碌,这就是女人的功绩,就是她的价值。人要生有所值,女人做到了。一生的忙碌让自己的孩子在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她的梦想也达到了,现在她应该安享她的晚年了!

也许我的故事还没讲完,老屋并没有拆除,女人则也有儿女相伴。女人是我的奶奶,这个劳碌一生的人现在可以安详地欢度晚年了。她总实际对我说:人活一次不容易,要为自己的理想不断努力拼搏,适当地休息也只是为了更好的努力。

 

别让心跳乱了节奏,而让生活变得不自由,愿所有人努力生活,一起去解开萦绕心头的寂寞。有始有终,奋斗拼搏,准备就绪进入下一次世纪。

生无所息,创造生活;生亦有所息,只为更好地生活,我会努力,实现老屋里那个女人的梦!

【点评】

人物刻画式中所有的描写和情节都应围绕人物展开。可以是人物大跨度地人生勾画,也可以是于细微处见性情的白描。《老屋里的女人》就是通过看似简单直白的文字使一个任劳任怨的中国传统妇女的一生跃然纸上。人物刻画的关键是要把握人物的个性特点,否则人物就会显得苍白,流于千篇一律。文章突出地表现了老屋里的“女人”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儿女和后辈这一特点,从乐于抚养五个小生命,到“认为自己不中用了”,由再次“年轻了女人的心”到“又落寞了”,一直到“终于开始承认自己老了”,仿佛“女人”是为儿女而活,活得似乎没有自我。文章用贴切的心理描写将“女人”复杂矛盾的心情娓娓道来,写出了她的埋怨,但是也抓住了典型的语言来表现出她还是希望人生有拼搏,有价值,被承认。直到明白她的价值是通过儿女的成功来体现的时候,她终于可以“安享晚年”了,从而反映了“生无所息”与“生有所息”的主题,也将“女人”这一形象塑造得真实而生动。

文章前后两个部分相互映衬,前一部分是看似简单的描写中写出了“女人”的欢喜与失落,后一部分虽仍是简单地转述“女人”的话,但是却将这样一个普通平凡的传统妇女身上的不平凡,甚至可以说是伟大的一面表现出来了,读罢,不禁被这位沧桑老人具有的积极心态深深地打动了。

 

三、画面组合式

画面组合式意味着文章是将几个有内在联系的生活片断组合起来多侧面多角度地反映主题。尽管每一个片断都能独立成为一幅图画,但是必须表现中心事物的特征,也就是采用画面组合式,必然是所有的画面都要反映文章主题,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基础之上,难点就是对画面的描写,不能零乱,既可从不同角度去描写,又要在画面中营造情感,为主题烘托气氛。只有这样,就会在形式上新颖别致,变而不乱,视感强烈,在内容上充实详尽,胜人一筹。

请看例文:

北京的符号

积淀了千年的文化底蕴,不约而同地,多少文人风尘仆仆地朝你赶来了,古都北京,文人扎根在这儿,你宽广的胸襟温暖了他们,你深情的水土养育了他们,你慈爱的双手抚慰了他们。他们的诗歌中、散文中、传记中;他们的寓所里,魂归处;他们的血脉中,都汩汩流淌着你留在他们灵魂深处的气息,然而他们逝去了,你却依旧亘久存在着,于是你的文人孩子们留下的踪迹,成为了你永恒的符号。

是钱钟书曾居住的三里河的寓所吗?一位学贯中西的硕儒,不求闻达的学者,“嘤其鸣兮,求其友声”,大儒已逝,但后人瞻仰,仍能感受到那严谨的治学之风。踱步走过,仿佛看见一盏孤灯下,独编《管锥篇》的身影。

走过鲁迅曾居住的八道湾,四合院里那株紫藤还开得正旺,侍候周家一辈子的老佣人张淑英依旧踮着小脚穿过庭院,守着周家的故宅,向前去探访的客人叨唠着大先生和二先生。

走过史铁生在迷惘失落时徜徉徘徊的地坛,千年的古柏沉默不语,葱茏蓊郁,回望一眼,月季正开得烂漫,蝶儿正舞得热烈,仿佛母亲深情注视的眼光。

走过城南的陶然亭,高君宇和石评梅安然沉睡,青山无语,碑上刻着他们的墓志铭:“我是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般耀亮,我愿死如彗星般迅忽”。陶然亭无语,停滞了峥嵘岁月。

走过文革中逃脱“除四旧”浩劫的明城墙、钟鼓楼,就仿佛听见梁思成先生痛心的话语:“一个东方的文明古国,倘若在建筑上失掉自己的特色,是大大有碍瞻观的,”又仿佛看见林徽音与北京市长吴晗争执时的黯然神伤、潸然泪下。

什刹海畔,有储安平“一万分的失神,一万分的慌张”;昆明湖边,有金岳霖的谈笑风生;荷塘月色下,有朱自清的抒怀。我走过窄窄的小巷,穿过长长的胡同,穿过深深的庭院,处处都是文化的气息,处处都是深藏不露的符号文化。

古都北京,你养育了一批热爱文学的孩子,他们老去逝去,成了失根的兰花,飘零的浮萍,心里牵挂着你,你是心灵的故乡。他们的灵魂远去,留驻的第一站,一定在你的心头。他们留下的严谨、狷介、正直、忠诚,他们留下的文化氛围,就是你亘古不变,浩然长存的符号啊,北京!

【点评】

本文从北京的人文底蕴为切入点,选取了众多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及画面,如钱钟书、鲁迅、史铁生、高宇君和石评梅、梁思成和林徽音,金岳霖、朱自清,都是北京人文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这些人物的代表性是鲜明的,更难得的是作者对每位人物都着墨不多,但却字字传神,寥寥数语就将这些人物并通过与人物关系密切的场景结合起来,构成了一副副生动的画面,而且画面与画面之间又有机的融合,勾画出了一副北京的人文历史长卷。这固然是作者丰富人文知识的积累所成,更显示了作者对画面特点把握的功力。

画面组合式实际上应具有散文般形散而神聚的特点,从文章的中心通过画面的方式散放思维,最后在画面组合的基础上回归文章的主题,收放自如是这种行文方式的能力要求。《北京的符号》始终把握北京的文化积淀,以“永恒的符号”为出发点,又以“长存的符号”收官,有始有终,主题鲜明,加之作者对文字的推敲和提炼,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四、线索串珠式

写好记叙文,首先要有足够分量的材料。但是,从生活中精选出来的材料,再多再好,没有组织,也不成其为文章,只有将纷繁散乱的材料用一条主线串联起来才能做到言之有序,才能清楚明白地表现文章的主旨。因此,这条主线就是文章的线索,它是作者组织材料的一种思路,是连缀文章全部材料的脉络。线索能把文章中的所有内容组合起来,使文章形成一个有机的集体。一般来说,有这样几种常见的线索,如以景或物为线索,以人或事为线索,以思想感情为线索,游记文中又常以游踪为线索。线索不仅仅在结构上起了串联作用,更重要的是它往往透露出或暗示着文章的主旨内涵,那串起来的“珠贝”也应该是典型的材料。

请看例文:

父亲的布底鞋

在我的心目中,父亲一直都是顶天立地的英雄,他的胸怀宽阔如大海。

父亲一直都穿着一双布底鞋,白底黑帮,宽宽大大,在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显得格外刺眼,格外落伍。我曾经笑着问父亲:“你现在已经是响当当的大人物了,怎么还穿这么土的鞋子?”父亲微笑了许久,没有说一句话。

父亲曾经对我说:“孩子,你别以为现在咱们有钱了,可咱的血管里流的是农村人的血,咱的骨子里要有农村人的那份质朴和忠厚。”我听着父亲的话,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父亲小的时候,家里很穷,父亲没有好衣服穿,还吃不饱肚子,但是父亲学习很刻苦,肯下功夫,老在班里拿第一名。

在贫困的威胁下,许多孩子都辍学回家去放羊,但父亲的父亲,我的爷爷,一个老实却又坚毅的庄稼人,咬着牙说:“再苦再穷,也要让娃儿把学上出来。”就这样,爷爷用他宽阔的肩膀和晶莹的汗滴硬是供完了初中,而家里也因此穷得一无所有了。父亲,以他农村孩子的吃苦耐劳和憨厚聪明,以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考入了县重点,但(却)也在爷爷的心头升起了一片愁云:“娃儿这么争气,可到这县城中学上学的学费从哪里来?”爷爷在炕头辗转反侧愁了一晚上都没愁出个结果。第二天早上,爷爷沉着脸对父亲说:“今天早晨你跟我去割麦”。懂事的父亲眨了眨眼睛,像明白了什么,二话没说拎起镰刀就跟在爷爷身后迈出了院门。

可当爷爷迈出门槛后,不由愣住了,父亲也愣住了——全村老小男男女女都站在门外,有的手里拎着半截米袋,有的提着一只瘦鸡,有的捏着几张破损了的沾满汗渍的钞票,有的托着几件陈旧却干净的衣服……,村长四爷爷微微笑着说:“咱村祖上分水好,出秀才,小三子(父亲的小名)替咱村争了一回脸,咱村人脸上光彩……大家来送送娃儿……”眼泪顺着爷爷脸上的皱纹滑了下来,爷爷对父亲大吼一声:“给大伙跪下……”父亲“嗵”的一声,双膝落在泥土地上……

父亲后来对我说:“你知道我为什么一直都穿着布底鞋吗?那天我走的时候,村里四奶奶塞给我一双布鞋说:‘小三子啊,这年头大伙儿都困难是实情,可人活一辈子,不能老想着自己,还要多替别人着想着想,谁家没有个难处啊?你四奶奶我活到这把老骨头,就盼着子孙后辈能出个人才,将来做个大官,让咱村子所有人都能吃饱饭,孩子们都能念上书。’后来我上了大学,见了世面,可每当我面对城里灯红酒绿的世界时,我就想到当年全村人送我的情景,人得活良心,人不能只图自己过得好,还要多替别人想想!”看着父亲眼角闪光的泪珠,我忽然明白了父亲当年大学毕业毅然放弃优厚待遇回到村里带领大伙儿开办企业的原因:人不能光为自己活。

【点评】

线索串珠式要求作者以典型的事件、人物或事物贯穿全篇,并以此串联相关材料,从而反映主题。《父亲的布底鞋》就是以父亲的“布底鞋”为线索引出一系列的人物和事件,但是作者并没有开篇就点出“布底鞋”所蕴涵的深意,只是给人一个简单的印象,“布底鞋”代表着农民的“质朴和忠厚”。接下来又回顾了父亲艰难求学的过程,在穷得“一无所有”的情况下,父亲今后的生活就会从事“割麦”这样的农活。但是事情的发展出现了转机,全村的老百姓集全村之力供父亲读书,这个时候,“布底鞋”再次出场,四奶奶把一双同样的“布底鞋”送给了父亲,并告诉父亲“要多替别人着想”。“布底鞋”所蕴涵的意义再次得到升华,并不仅仅是简朴的代表,更是全村人民深厚情意的凝结,是携手互助的典型象征物,同时也影响了父亲今后道路的选择。

文章的最后一段实际上不仅仅回扣了前文中的“要多替别人着想”,更进一步通过父亲的身体力行,将“人不能光为自己活”的主题再次深化,使得文章的立意整体得到提升。这种三段式的层层递进,揭开了“布底鞋”的层层内涵,作者这种抽丝剥茧的行文用心良苦,撼人心魄。

由此可见,线索串珠式不仅仅需要有一条线索贯穿始终,更要深化线索所代表的内涵,这样线索串起的就是珠贝,而不是简单事件的揉和。

 

五、抑扬褒贬式

抑扬褒贬式是本意为了褒扬某人或事物却先故意贬低之或本意为了贬低某人某事物却先有意褒扬之,它往往有曲径通幽之妙,无论是欲扬先抑还是欲抑先扬,都会造成读者在阅读情感上的落差,让笔下的人和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具体作文时要讲究行文呼应上的策略,即过渡要自然顺畅,不能有唐突牵强之感。具体做法上既可以在一个人物身上寄寓着褒贬,使之相互映衬,也可以在两个或多个人物身上各寓褒贬,使之产生对比。或者,对人或事的褒贬并不直接道出,而在事件的发展中慢慢显现出来,以此造成情节的曲折跌宕。

请看例文:

竞选

小庄村又要进行民主选举了,这次选举的可是小庄村的村支书,这对于小庄村来说是一件很重大的事情了。因为村支书应该是一个小村中最大的官了。

竞选村支书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干了一辈子会计的老王,另一个是刚从大学毕业的小张。两个人各有各的优点。村民几次投票,都发现他们的票数是相同的。村民们无法定夺,只好由镇上下派人员来进行调配。

镇长亲自出马了,镇长来了好几天也没有什么动静,只是平时和村民唠唠家常,一起玩玩牌。村民们都觉得奇怪:镇长怎么什么正事不干,倒和我们打成一片了?

这天傍晚镇长发话了,让小张陪他下盘棋,人人都知道镇长的棋艺是远近闻名的,镇长没几个人能下过他。在下棋的时候,镇长问小张:“你们小庄村是镇上最穷的一个村,你有什么办法能让它富起来吗?”小张想了想就说:“我觉得我们村的长寿居民可以作为一个‘景点’来开发!”镇长说:“接着说!”“我们村超过100岁的老人有4个,90岁以上的有5个,这些都可以成为资源,让它成为我们村的特色!不出三年,我管保小庄村的经济来个大变化!”小张说得条条是道,刚过8点,三盘棋已经下好,镇长三盘皆输。

大家认为小张完蛋了!

第二天傍晚,镇长让老王陪他下棋,这次镇长三盘皆赢,镇长同样问了老王

这个问题,老王说:“这个嘛,很复杂,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他说要回去好好想想,然后才能给他答复。

第三天镇长召集全村的人说他要回去了,大家问他选谁当村支书。

镇长想了想:“这个问题我想过了,小庄村的村支书由县里派,因为这几天我对小张和老王进行考查,我发现他们俩都不适合当小庄村的村支书!”

众人大跌眼镜。

镇长继续说:“你们一定很奇怪。我又没有做什么,怎么知道他们俩都不适合呢?其实在和大家打成一片的时候我就了解到小张是一个有创新思维但却锋芒毕露的人,要知道年轻人的浮躁是办事的大忌,要明白木秀于林,风必毁之的道理。而老王呢?太世故,办事没有魄力。

小庄村要有一个‘两全’的人来领导,才有出路……”

镇长说完就走了,留下了一群沉思的人……

【点评】:

文选材独到,它选择了一个冲突性的事件中的两个冲突性的人物作为描写的对象,有较强的戏剧性。难能可贵的是,一般的抑扬褒贬式是冲突性人物的绝对冲突,褒贬分明。但是本文的作者并不是对文中人物做单纯地褒或贬,抑或扬,而是在文中人物的言行中慢慢显现出亦贬亦褒之意。这比褒贬分明式的构思要新颖独特得多。

作者选取的竞选一事就是具有冲突性的事件,在这一事件中又选取了小张和老王两个冲突性的人物。一个是“干了一辈子的会计”,基层经验丰富,另一个是“刚从大学毕业”的小王,是新思想新人类的代表,一个面对镇长敢连赢三盘,另一个却只能连输三把,一个想到就说,另一个即使知道也只说再好好想想,两个人物的个性在作者笔下各寓褒贬,形成了强烈对比效果。

文章的巧妙之处在于不是简单地肯定一个而否定另一个,而是在于其结局给我们留下的思索回味的空间,不仅如此,文章在每一个抑扬褒贬的层次中都造成了阅读感受上的落差与期待,人物在每个层次中形成了对比,显得尤为真实而鲜活,读完之后给人以游 “三叠泉”之感,层层叠叠,跌宕起伏,阅毕心绪犹有余波。

 

六、巧设悬念式

记叙文忌平铺直叙。一马平川的记叙文,看之单调呆板,读之索然无味。考场中常见的、易把握而又行之有效的技法主要有巧设悬念,悬念是指人们一种急切的心理状态,是人们在观看在影视、戏剧或阅读文学作品时,关心故事情节发展,关心人物命运的一种紧张心情。即有意把一些重要的事实藏起来,埋伏笔,先不向读者明作交代,到恰当时候,一下子亮了底,使读者恍然大悟,凝神三思。这就是写作中的悬念艺术。其具体做法往往是先叙结果,后叙原因;或先埋伏笔,后加以照应。在具体设置时,既要藏,又要巧妙地“露”两手。这样才会形成曲折回环、跌宕生姿的故事情节。

请看例文:

才子

才子其实是有些痴迷有些呆的傻子,村里的人都是这么认为的。

小时候,伙伴们都喜欢和才子一起出去打猪草,放牛,因为这时只要跟才子打声招呼,机灵的小伙伴们便能大胆地去掏鸟蛋,摸鱼了。回来时,才子一定会为自己准备好饱满新鲜的猪草,牛儿也在那打着饱嗝闲闲地等着,旁边也一定站着傻呵呵的才子。如果伙伴们哪天心情好,把鸟蛋分给才子一个两个的,他定会乐得屁颠屁颠的下次自愿为他们放牛,背书包……平时玩游戏的时候,他们却都不愿和才子一起玩,因为他总是傻乎乎的。但有一个模仿电视上的游戏伙伴们定会找才子玩,只有才子才会站在高高的堤坝上毫无顾忌地向后倒,全然不知身后那个说好要接住自己的伙伴机灵地向后退了一步,摔痛了屁股也会呵呵地傻笑,伙伴们喜欢的就是这股子傻劲。

尽管爹给儿子起了个好名字,但才子终究还是不成才的,直到小学毕业,才子的功课从来都没有上过八十分。爹也终于在叹息中明白:农民的儿子还是当农民好哇!于是叫才子回家来种田,这回才子拗了,爹也拿他没办法,娘说:“想念就让他念吧!等家里少了劳动力的时候才叫他回吧!”

就这样,才子继续着他傻气而自在的学生生活,出乎意料的是,他也考上了高中,虽然在班级里是垫了底儿的。才子这个班外语成绩都特别差,气得老师一个接着一个换,最后一个老师走的时候说:“你们要是能把每篇课文读上30遍,我保你们外语考全校第一。”而同学们却敲着桌子欢送走了他们最后一个外语老师。可老师的那句话却正中了才子的那股子傻劲儿,读就读呗,三十遍就三十遍!

早晨,中午,晚上……

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

一遍、两遍、三遍、四遍……

锅灶前、食堂里、地头前、操场边……

高考那两天,家里赶上农忙,爹娘嘱咐才子考完快回来帮忙……自此,才子的学生生涯终于告一段落。

两个月以后,全村人都轰动了,因为村子里出了一个状元,尤其让人惊叹的是这个状元竟然是呆呆笨笨的才子!爹这时眯缝着双眼琢磨着,就是累碎了这把老骨头,也让才子上大学!

村里人说才子是傻子有傻福,可有谁知道真正把每篇课文读上30遍的只有傻子一个呢?不知道的人都会惊叹这个奇迹,知道的人都会明白这个奇迹在情在理。

【点评】

巧设悬念式的功夫就在于设置悬念和解开悬念。《才子》一文开题就点出“才子”其实是“有些痴迷有些呆的傻子”,作者为什么要写一个傻子,他为什么傻,又会一直傻下去吗,这就是作者为傻子的前途设下的悬念。

作者首先将傻子的傻刻画得生动活泼,自愿放牛背书包,毫无戒备地后倒,“轴”得要继续读书,把每篇课文读上三十遍等等,都透着他的傻劲,让他异于同伴。这些是对人物形象的立体化描写,从细节体现特点,从不同角度表现人物态度,这些都将文章的悬念设置得更为迷离,为最后悬念的揭晓进行充分的铺垫。成功的巧设悬念式作文不仅仅在于悬念的设置,更为重要的是对悬念的深化,对人物和事件的深度挖掘,这犹如“蹦极”游戏之绳索,够长够韧,回弹才更强烈,效果才更惊人。

才子最后终于成了状元,这几乎是每一个读者都希望看到的结局,但是回头再想想,其实才子自愿放牛背书包时的真,毫无戒备地后倒的诚,“轴”得要继续读书的韧,把每篇课文读上三十遍的狠,都为他的成功做了准确的注解。作者对悬念的设置和揭晓不仅仅是表述一件事和描写一个人,而是在这个过程中把最深刻的哲理娓娓道来,提升了文章的立意。

 

七、夹叙夹议式

议论虽说是论说文的主要表达方式,但在记叙文中也可以适当运用,此时,它只是一种穿插在叙述和描写中的辅助手段,一般表现为对文中叙述的事物画龙点睛式地发表议论,即夹叙夹议。记叙文中的议论若运用得好,能深化主题,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这类作文要写好,一定要注意处理好“叙”和“议”的关系,“叙”是“议”的基础,“议”是“叙”的深化。议是叙述点睛之笔,议要恰到好处,这样就能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使读者更能理解和品味出文章的主旨来。

请看例文:

入耳丝竹声

五月的天空已有些燥热,我骑着车穿行于来往的人流。

一天的课让我露出了明显的疲态,虽然很想快些到家扔下书包养养精神,然而我还是慢慢地骑着,不想耗费我剩下的一点点力气。

我习惯于观察经过的店铺和广告牌以及快来闪过的陌生脸庞。大概是周五的关系吧,街道比平常热闹些。然而多的或许只是人,这条我每日必经的路还是保持着它的原样。

早已开始营业的那家2046咖啡馆,贴出了打折的广告,从里面飘出的是时下最流行的网络歌曲,我扬起嘴角,这与王家卫在电影《2046》中所要表达的经典主题相去甚远了吧。然而咖啡馆里播放的是何种音乐似乎没那么重要,进出的年轻女子脸上漾着的笑容足以说明什么样的音乐合她们的口味,未必是如我所想的缓慢经典。

一路上鲜艳的颜色,让我仿佛提前进入了盛夏。每日埋首于政史的我早就在别人谈论着今夏流行的颜色时感到一阵茫然,然而现在我不禁有些许的自嘲,来来往往的人,那些吸引人目光的年轻人,他们所著的色彩代表的不是今夏的流行和时尚吗?

我在红绿灯前停下,微闭了眼睛,周围变幻得太快的一切让我觉得更累。我想是我全速向着家进发的时候了。

左转,再过 20米,就是我家。就在我快到车库的时候,忽然一阵悠扬的二胡声飘进我毫无防备的耳朵。我几乎愣在原地,这久违的音韵让我的心中充满了难以名状的情绪,仿佛一位失散已久的老朋友忽然出现在眼前,我抬头循着声音望去,是一位白衣老人正闭着眼睛全情地演奏。而我停下车,同样闭着眼睛倾听,我不知眼里温暖的是否是泪水,我只是感动那位老人优雅的二胡和纯净的白衣。

我开心地笑着,经历了让我疲惫的所谓流行与时尚,它们不过都是从我眼前快速闪过,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记。然而当我遇到那抹白色,那把二胡,我才知,什么是我心中永远的经典,什么才能唤起我深深的感动。

时尚与经典并无严格界限与定义,久久存于你心中不黯淡的颜色不消失的乐曲就是。

【点评】

写记叙文时,适当穿插点议论,对揭示文章主旨是有积极意义的。《入耳丝竹声》这篇文章在叙议结合上可谓自然浑成。下笔伊始,作者用“燥热”“疲态”等词语勾勒心情,为下文对“时尚”的感觉作铺垫,而后又用“习惯于”表明自己已身处“时尚”已久,为下文突现“经典”伏笔。随后,插入对两个“2046”的议论,巧妙地点出“时尚”与“经典”的差异,如此简省的笔墨却道出了时下许多人都在追逐时尚,而时尚也在迎合人们的现状,可是作者却深受其累。下笔至此,“经典”已呼之欲出了。接下来,蓄势已久的场景终于出现了,老人演奏二胡的情景让“经典”猝不及防地冲进作者的内心,在作者的描述下经典的高雅与纯粹深深地打动了他。在饱满的情感的促使下,自然引出了对“时尚”与“经典”的理性思考,最后两段的议论道出了“时尚”与“经典”的差异,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由此可见,记叙文中的议论是起着点化主旨的作用的,它以充分的记叙为基础,插入时要注意前文要有合理的铺垫,只有这样,才能自然贴切,才能与记叙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思考练习:

上述几种结构形式各有何特点?

你平时写过哪几种形式的记叙文?

请自拟题目构思三到五篇不同结构的同题记叙文。

以上七篇例文哪几篇可改写为不同结构的记叙文?

 

记叙文的常见结构形式与训练(二)

结构指的是文章中组织材料和编排内容的具体形式,它就好比是一篇文章的骨架,没有了它,各种材料就犹如一团乱麻,不能形成一篇文章不说,主题也就更是无从揭示了。因此,安排好结构对写好一篇文章而言极为关键。

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文章,其常见的结构模式大致有以下五种:

 

一、时序贯穿式

人物的性格成长、事件的发生发展,总是处在一定的时间“线条”上的,所以,一般人在写记叙文时均会自觉不自觉地采用时序贯穿式的结构。如2005年陕西一考生的中考满分作文《窗外的牵牛花》就采用了这种结构,该文先叙述“我”细致观察“爸爸”在“窗外”种的“牵牛花”,再写“我”获得了“努力拼搏,微小的生命也能结出累累硕果”的生活感悟,最后写“我”理解了“爸爸”良苦用心。像这样的结构安排就使该文在线索上十分明晰,很有特点。

另外,为了增强记叙文形式的美感,有时候也可将贯穿全文的时序特别地“凸显”出来。现仅节选某同学所写的《考试的惨痛经历》作文的前三自然段,相信同学们能很容易地从中感受到这种写法的好处。

请看片段:

7:30 进入教室,8:00就要考试了,赶紧占个靠后的位置。

7:40 已经把所需要的公式写在了桌子上。提前准备,百战不殆。

7:50 老师走进教室,原来是号称“四大名捕”之一的谭老师,还有平日一贯严肃认真的教导主任毕老师。

【范文】

窗外的牵牛花

今年二三月,爸爸在我房间窗外的小菜园里种上了一些牵牛花。

前几天的一个清晨,早早起床的我推开窗户,立刻便闻到清新的空气中飘溢着一股沁人心脾的幽香。朦胧中,几朵粉红色的花儿向我眼前飞来——哦,原来是爸爸种的牵牛花开出了几小朵!

我这才意识到,自从爸爸种上牵牛花以来,忙碌的我实在是忘记了在我房间的窗外,在我家的小菜园里,还有那么些微小的生命,在努力地发芽、生长着!而今天它们竟然就能开出艳丽的花朵!

情不自禁地,我走出房间,来到窗外的小菜园,仔细观察起这一朵朵的小花来。

只见,这些小花朵,一个个都像张扬的小喇叭,朝着天空高喊着自己的豪言壮语;又像满盛着琼浆玉液的玲珑的高脚杯,等待着凯旋归来的众将士们开怀痛饮。它们虽然小得可怜,但我此刻却感到它们从来就没有过自贱和自卑,有的只是乐观向上和积极进取。要不然,细小得可爱的牵牛花茎上怎么能不时地会伸出一根更细的长芽儿,像一只只柔嫩却韧性十足的小手臂,牢牢地抓住旁边的花架,茎头则勇敢而坚决地向着花架最高处攀登!

我能够想象到它们是怎样地从一粒粒微小的种子变得生机盎然,最终在我窗外的小菜园郁郁葱葱起来的。我也能够想象到它们攀登到花架最高处时在我窗外小菜园更多的喧哗——数不清的小喇叭一定会齐声喊出“努力拼搏,微小的生命也能结出累累硕果”的震撼人心的生命最强音!

于是,在我房间窗外的小菜园,在我观察牵牛花的那一瞬间,我一下子就明白了,明白了爸爸为什么要在春天种下牵牛花的秘密。

感谢窗外的牵牛花!感谢爸爸!

[评析]

这篇作文通过叙述“我”观察“窗外的牵牛花”,获得了“努力拼搏,微小的生命也能结出累累硕果”的生活感悟,进而理解了“爸爸”良苦用心的故事,既给读者带来了深刻启迪,又对伟大父爱进行了赞美。全文切合题意,感情真挚,语言凝炼,很有特点。

 

二、空间转移式

人物的活动和事件的展开都要以一定的空间为背景,所以,人们在写记叙文时也常常会采用空间转移式的结构。这种结构的记叙文,作者或者处于固定的观察位置,然后由此分别观察处于不同位置的几个事物,或者处于行动之中,按照行动路线,逐个展现观察到的不同事物。但不管是哪一种情形,“空间”的不断“转移”使文章条理清楚、内容充实就成了这种结构记叙文的最大优点。

请看片段:

山上,飘逸的云朵,婆娑的树木,瑰丽的花朵,奇崛的岩石,每一处都是一幅美丽的风景。

屋前,几株梅,几枝兰幽幽地开花;屋后,挺直的松,苍翠的竹在风中摇曳,地上的青苔也仿佛跟着摇曳了起来。

远处,苍翠的青山蒙着一层淡淡的薄纱,极力想掩饰住自己的那份绿,可是怎么遮挡得住呢?连空气中都似乎可以嗅到“绿色”的味道,苍翠欲滴是它最好的写照啊!

很显然,上面三段文字在写“我梦中的小屋”时就采用了“空间转移式”的结构:小作者通过不断地“转移”观察“空间”,分别写了“山上”、“屋前”及“远处”的优美景色,大大拓展了“我梦中的小屋”的内涵,而观察思路由上(山上)而下(山下)、由近(屋前)而远(远处),又确实使文章脉络异常分明起来。

【范文】

我梦中的小屋

不将琴瑟理清弦,尘世哪知鹤梦长。

———题记

我梦中的小屋并不华美,却干净而整洁,深居于山林之中。我梦中的小屋盛满我要的幸福。简陋的陈设,朴素的青砖绿瓦,花草树木环绕四周,清风拂过,我面朝自然,春暖花开。

山上,飘逸的云朵,婆娑的树木,瑰丽的花朵,奇崛的岩石,每一处都是一幅美丽的风景。

屋前,几株梅、几枝兰幽幽地开花;屋后,挺直的松、苍翠的竹在风中摇曳,地上的青苔也仿佛跟着摇曳了起来。

远处,苍翠的青山蒙着一层淡淡的薄纱,极力想掩饰住自己的那份绿,可是怎么遮挡得住呢?连空气中都似乎可以嗅到“绿色”的味道,苍翠欲滴是它最好的写照啊!

林中的那一群鸟在欢乐地歌唱着,一只先唱,另一只也立即应和,缠缠绵绵,音符汇成一支美妙的歌。

大片大片的向日葵与直插云霄的白杨相映成趣,大团大团的树影投下,花带着阳光的温暖,和着树叶弥散的香味,溢满整个心胸。

鸟儿很自由,因为它没有束缚;屋子很温暖,因为阳光的味道四处弥散;幸福很简单,大自然的恩赐,让一切都和谐、平衡……

[评析]:意象准确,意境优美,题旨鲜明,内容充实。紧扣主题,构思合理,想像丰富,充满诗情画意。语言流畅生动,表情达意富有感染力。

 

三、时空交互式

“时空交互式”结构顾名思义,是指将时间和空间相互糅合在一起,以此来组织材料和编排内容的一种结构。这种结构的记叙文,其内容一般都是时间跨度较大,而空间转移又比较频繁的人事等。采用“时空交互式”,有利于对处于不同时段不同空间的人事等有条理地进行叙述。

请看片段:

傍晚的太阳终于顶不住那沉重的夜幕,在昆虫和各种动物的催促下,终于被压下了地平线。……

这时,……

渐渐地,夜越来越深。这时,……

夜更深了,……

上面的几段文字,略去了“傍晚”、“夜深”、“夜更深”等三个不同时段不同空间的人(“小家”的孩子等)物(田野的各种昆虫等)表现情况,但我们从中仍不难“估摸”到“乡村夜”的种种“精彩”之处。

【范文】

精彩乡村夜

在乡村,最美的不是黎明,也不是盛夏的树阴,而是那美丽的夜晚。

傍晚的太阳终于顶不住那沉重的夜幕,在昆虫和各种动物的催促下,终于被压下了地平线。但是太阳神是永远都不会屈服的,于是他奋力地甩下一片多姿多彩的火烧云,气愤地消失了。

这时,孩子们在大地母亲的呼唤下,也渐渐回到了那温暖的小家。于是,每一个火柴盒一样大小的房子开始冒烟,庆祝夜晚的来临,也庆祝一天的收获。不一会儿,各家各户都搬出了桌椅和饭菜,男的光着膀子一边喝酒一边聊天,孩子们迅速地吃完饭后偎依在母亲的怀抱中撒娇、玩耍,一边欣赏着那变幻莫测的火烧云,闻着那迷人的稻花香。

渐渐地,夜越来越深。这时,昆虫和月亮开始了黑夜奏鸣曲,蝙蝠和各种昆虫便借着昏暗的月光跳起了华尔兹,音乐会和舞会,这在田野上是多么热闹呀!此时,孩子们早已不在母亲的怀抱里了,他们正借着微弱的月光玩起了捉迷藏。

如果你正好走过,一定会被吓得五魂出壳,因为在你的四面八方都有晃动的黑影,不时还有一两声怪叫。也许你想逃,可刚一抬腿就被绊倒在地,紧接着便是一阵哄闹和嬉笑,等你一抬头,却除了嫦娥在广寒宫朝你妩媚的一笑,便什么都没了。你也只好认了。

夜更深了,孩子们也回到家中躺在床上睡着了,嘴里还不时地发出甜美的笑声,似乎还在为刚才的恶作剧喝彩。

月更亮了,而田野上却悄无声息。

夜,也更美了。

我爱这精彩的乡村之夜!

  [评析]

本文以诗意的笔触,描画出一个乡村梦幻般的迷人夜景。文章的主体部分,以时间推移为顺序,细致地表现了小乡村从傍晚到深夜时分的景、物、人的变化活动。洗练的生活图景和奇特瑰丽的想象交织,动静结合,虚实相映。既有月夜的祥和宁谧的氛围,又不乏活泼动人的场景。小作者既有发现美的眼睛,更具体悟美的心灵,笔下才能勾画出美的意境,流淌出美的情致。

 

四、逐层深入式

逐层深入的写法符合人物性格形成、事件发生发展的规律,所以,“逐层深入式”的结构也是记叙文常用的一种结构。这种结构比较容易掌握,因为只要我们能让文章在内容前后上表现出某种“意思”的“递进”便可以了。

请看片段:

大赛开始了,……

首先出场的是昌昌小姐,……

莹莹小姐姗姗来到台上,……

最后出场的是美美小姐,……美美小姐获得了全蝇界的选美冠军。之后,评委们和观众边争吵边吃糕点去了。

从节选的每一段仅有的一两句话就可以看出它们在内容前后上的“意思”的“递进”

【范文】

最美丽的苍蝇

苍蝇家族要举行选美大赛。经过预赛、初赛、复赛,最终只剩下昌昌小姐、莹莹小姐还有美美小姐进行冠军的角逐。

为了夺得冠军,三位苍蝇小姐各使绝招:昌昌小姐进行了减肥,整整数日没有光顾经常去进餐的垃圾堆。莹莹小姐做了腹部抽脂,终于现出了魔鬼身材。美美小姐更不用说了,足足在全身做了二十处美容手术。

决赛开始了,赛场就设在一家糕点店里。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大赛结束后,众蝇还可以在这里进食美味的糕点,并且不会遭到邋遢的店主的干扰。

大赛开始了,故作庄重的绿头蝇、风骚轻浮的红头蝇、花枝招展的蓝头蝇和道貌岸然的灰头蝇四个评为依次坐在了做糕点的案板边上。而其它观众则把案板面当作坐席。

首先出场的是昌昌小姐,她轻盈地飞过来,在评委面前扭动起自己减肥后更加轻盈的身姿。“真是赵飞燕再世啊,我苍蝇家族竟有如此美女,难得难得。”绿头蝇止不住赞道。

莹莹小姐姗姗来到台上,它先立定美腿,来一个亮相,恰到好处地展现出了自己优美的腰肢。这时候,糕点师走进来,莹莹小姐竟别出心裁地飞到糕点师的鼻梁上走起了“步”。这即兴表演,立刻搏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表演得泼辣大胆,性感超群啊!”红头蝇由衷地赞道。

最后出场的是美美小姐,她的表演搏得了蓝头蝇和灰头蝇的一致好评:认为她表现得天真、活泼,特别是立在糕点上做的那个芭蕾姿势,真是优美极了。美美小姐获得了全蝇界的选美冠军。之后,评委们和观众边争吵边吃糕点去了。

昌昌小姐和莹莹小姐对这个结果都大为不满,纷纷争论自己才是最美的,才应该得冠军。争着争着,她们三个竟大打出手了。

三位“美蝇”正斗得难分难解之时,一只蝇拍以泰山压顶之势打来,莹莹小姐和昌昌小姐翻了翻白眼见了阎王。美美小姐的一条腿也被打断了,美美大声抗议道:“我是最美丽的苍蝇啊,为什么也要挨打?”

“你们到处传播疾病,就是再美丽也不会受到人们的爱戴的!”糕点师的小儿子坚定地说,然后又落下第二拍子……

[评析]

本文使用童话的体裁作文,很有创新意识。文章为我们描述了三只苍蝇进行选美表演的过程,它们在苍蝇界展示了美妙的身姿,产生了蝇界的选美冠军。但是苍蝇界最美丽的苍蝇还是死在了蝇拍下。为社会带来邪恶的东西,外貌再美也是人们的敌人啊。本文构思新颖,描写生动,主题深刻,是一篇优秀之作。

 

五、并列组合式

并列组合式的结构就是将有关“意思”相近的内容“并列组合”在一起,以达到充分揭示主旨目的的一种文章结构。如2005年江苏南通一考生的中考满分作文《感受四季•感悟芳香》就采用了这种结构模式,该文将春、夏、秋、冬四季的“感悟”并列在一起,还用“春之颂”、“夏之恋”、“秋之思”及“冬之盼”等四个小标题对其作了高度的概括,而小标题的形式也使全文在结构上显得极为新颖别致。

【范文】

 

人活在世界上,每个人都有着每个人的责任…… (开门见山。)

(一)

教室里。下课了。

“听说XX老师病了,说是风湿病又犯了。今天风这么大,雪这么紧,他不找人代课才怪呢!。”

“他平时对我们那样严厉,今天总算可以轻松轻松了。”

“就是。”

……

上课铃响了,大家赶紧坐回到位子上,眼都望着门,看是哪一位老师代课。门开了,依旧是那一身老式的中山装,依旧是一只旧得皮都脱落了的公文包,依旧是那一头的银发,只是分不清哪是白发,哪是白雪……

(细节烘托,渲染动情点)

(二)

他坐在沙发上,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烟,人也仿佛苍老了许多,四十年前的那一幕又浮现在了眼前…… (悬念一)

战场上,弹火横飞。他奉命炸毁了敌人的碉堡,正在往回撤,这时,一个暗堡里向他射出了一串火苗,当他发现时已经来不及了……只听惊天动地的一声爆炸,暗堡被摧毁了,他也倒下了。可在他身上还压了一个人。他一看是班长,原来是班长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替他挡住了子弹……班长临死之前只说了一句话:“帮我照顾好我的儿子——云……”

想到这里,他就…… (悬念二)

夜,就这样过去了,天也渐渐泛出了白光。他终于做出了决定,猛地把手里的烟摁灭在烟灰缸里,(典型细节)然后展开了桌上的判决书,只见上面写道:云,现年……,因犯贪污罪而被判决处……。他提起了笔,在下面写道“同意”,然后又在检察长一栏中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大义灭亲,其情可嘉)

(三)

县政府会议大厅里,灯火通明。不眠之夜。(渲染气氛)

县长正在发言:“现在形势万分危急。洪水正向我们县城逼来,为了保住县城,只有炸掉附近的一个村子,把洪水往里面引。现在有三个村符合条件:A村、B村和C村。请同志们发表一下意见,看看究竟炸哪个村?”

“我提议炸B村。”县委副书记首先发表意见,立刻得到了许多人的赞同。

“我提议炸C村。”县长也接着发表了意见,这一意见也立刻有了不少的支持者。

“同志们,”坐在县委书记座位上的他缓缓站了起来,“我看就炸A村吧。A村的条件最符合。大家的好意,我心领了……至于我父母和乡亲们的思想工作,我来做……”(道出端倪,舍家为民)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责任,每个人都为了负起它而付出着。你的责任是什么?你是否在负起它…… (照应开头,首尾合)

[评析]

本文的三个典型材料都指向“每个人都应该负起自己的责任”这个主题。三个材料,三个故事,内容丰富而篇幅有限,按一般写法只能进行概括叙述,但作者却将人物都安排在高潮时刻出场,加以具体描写,因而能做到“形象丰满,细节生动”,使每个场面单独看来又构成一篇微型小说,加上文笔老练,多处语句含蓄而有意蕴,从而使本文成为“生动形象”之作。同时由于作者采用了“镜头式”的表现手法,可谓“构思精巧”。

思考练习:

上述几种结构形式各有何特点?

2.你又学到哪几种结构形式的记叙文了?

3.请自拟题目构思五到七篇不同结构的同题

记叙文。

4.以上几篇例文哪几篇可改写为不同结构的记叙文?

5.下列文章属于什么结构的记叙文?

 

按自己的节奏来

最近的学习任务重得让我踹不过气。身边的同学们在压力之下进步飞速,而我却陷入了胶着状态,停滞不前。眼看看与同学们差距越来越大,我心里很是着急,放学路上也很郁闷。

到了家里我才想起今天是爸爸考驾照的日子。只见他得意洋洋地用夸张的动作将崭新的驾照摆在我和妈妈眼前,脸上仿佛写着几个大字“快称赞我”。妈妈作为数个月前拿到驾照的人,冷笑道:“又不是一次过。”爸爸辩解适“我,我看别人都那么快,自己也着急了,第一次才失败了嘛。”“焦急什么?管别人干嘛?又没有时限,按你自己的节奏来不就好了?”妈妈抓住机会就开始了说教,以爸爸不如自己厉害为借口逃脱了做饭的任务。家中又安静下来。

“按你自己的节奏来不就好了?”这句话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我好像从中抓住了什么关键的东西,却又不知道是什么。

这时,我想起了去赛马场的经历。当时马场正在举行小规模的障碍赛。障碍赛是扣分制,撞到障碍扣分,马不服从扣分,超时扣分,顺序错了失去资格;扣分最少的获胜,若分数相同,用时少的获胜。骑手们都很努力发挥。前面几个选手轮流上场,成绩不错,扣分很少,此时最后一名选手出现了。开场时,他的马跑得飞快,让我不禁为他呐喊:而正当我们都认为他赢定了时,他的马撞倒了障碍,随即,他从马背上跌了下来!旁边一位似乎很懂行的观众感慨道:“他一定是看前面的人发挥好,慌了神。他应该按自己的节奏来。赛马是求稳而不是求快,超时扣的分可比现在这样少得多。”

我恍然大悟:我最近的成绩滞后,不是同样的道理吗?妈妈考驾照时,水平也很低,远不如别人,却能静下心按自己的节奏来,最终一次性通过。我的朋友小时候很晚才学会说话,但他的妈妈并不认为这意味着他智力不如别人,没有着急、拔苗助长,让他自然地长大。现在我的这位朋友在年级总是名列前茅。顺其自然,按照自己的节奏来,才是成功之道。

 

心理与感知

目光,全都是目光。

有好奇的,有不屑的,有探究的,有嘲讽的……但是,没有善意的。

与父亲大吵了一架,我愤怒地摔门而去,漫无目的地疯跑。我现在的样子一定尴尬难堪极了,我想。我一定是头发蓬松,双眼通红,满身狼狈地趿拉着拖鞋暴走在喧嚣的街道上。

余光一瞟之下,顿觉行人纷纷向我投以各式备样的眼神,没有善意,只有无边无际的打量、探究以及恶意的不屑、嘲讽。

就好像每秒都有无数条视线聚焦在我身上,他们这都是在嘲笑我吧?是在肆无忌惮地猜测揣度我吧?他们一定都在看我,一定都在讥讽我的难堪!一定……一定!

内心仿佛有千万只蚂蚁在啃噬着,湛蓝的天空似乎把我照成了透明的,内心的焦虑矛盾,外表的狼狈不堪,都好像被曝光于众人的注目之下。

我微微地向右偏头,打算去迎视旁边那住妇女对我的注视目光,转过头时却发现她的视线并不在我身上,只是朝我这个方向眺望着——肯定是飞快地移开了视线吧?隔着一条马路,我都能感受到她嘴角勾起的鄙视!

他们是不是猜到了我和家里人吵架了?是不是猜到了仅仅因为一顿中饭我就对爸爸发了脾气?是不是心里还觉得我固执顽劣、不服管教?是的,是的……一定是的!你看那年轻人微挑的眉梢,你看那个少女面部浮现出的卧蚕,你看那老人轻轻颤动的白胡子!你看……你看!这些细小调动的面部肌肉,都在彰显出他们的无情嘲笑!

无礼至极!

我手脚越发不自在了起来,内心惶恐愤怒。路过透明的橱窗,我停下脚步,打量映射出的自己。 顺直的长发,正常的面色,只因跑动浮起微红。整齐的衣衫还有——其实我一直穿着一双运动鞋。

仿佛所有满怀恶意的目光与嘲笑一刹那间消失不见——如同从来没有存在过。原来,世上绝大多数的无礼注视都是心理暗示下的错觉。

因为觉得自己异样,害怕会被注意,世界就仿佛只剩恶意了。心理上越害怕什么,感知中越来什么。世界虽光怪陆离,但也不会只充斥着恶意。心理上越觉得自己重要,感知中就觉得全人类都在围着你转。只有冷静不要慌张,理智地认识自己,才能明辨鼓励与批评。

不要慌张无需狂喜,让自己心里明澈,才能正确感知。

 

weinxin
向上吧同学
扫描二维码获取学习资料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2年9月7日20:21:2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cztogz.com/1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