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梳理常考考点及方法指导

2022年7月25日23:02:37中考404阅读模式

常考考点及方法指导

考点1,内容的理解及概括

一、典例剖析

【例题1】(2013年安徽)10题:根据文中④⑤⑥段的内容,请仿照“童年的蛙声、稻田的荷香”短语,完成填空。(4分)(原文见150页“聚焦安徽中考”第一题)

乡村的诗意在哪里?让我来轻轻告诉你:

她在童年的蛙声中,她在稻田的荷香里,

她在什么什么中,她在什么什么里,

她在什么什么中,她在什么什么里。

【思路归纳】这里的仿句是按照题干已经给出的语句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句子。仿句不只是句式上与例句一致,还需在内容上与例句相关联,要通过总结④⑤⑥段来概括。题干中“乡村的诗意在哪里”这一设问提醒我们答案是填与乡村的诗意有关的内容,紧接着题干中给出两个答案,在“童年的蛙声中”“在稻田的荷香里”分别是从第①段、第④段中提取的,接下来仿写的句子就应从第④段的“荷田”、“月光”,第⑤段的“菜地”里一行一行的葱,第⑥段的“豆荚的,炸裂声”、“蛐蛐的琴音”中提取与概括。实际上题干也已经给出了答题区间为④⑤⑥段。

【答案及评分】(4分)示例:荷田的莲藕,沟渠的月光,菜地的葱航,蛐蛐的琴房(每空1分)

【例题2】(2013年安徽)11题:第②段写在田埂上摔跤,第⑥段写听豆荚炸裂声,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悟?请用原文中的话回答。(4分)(原文见150页“聚焦安徽中考”第一题)

(一),在田埂上摔跤后的感悟:。

(2),听豆荚炸裂声后的感悟:。

【思路归纳】题干中已经点出第②段,第⑥段的内容,这里是需要在把握全段内容的基础上找表达作者感悟的句子,因此要找的句子一定要含有作者的情感,即要么是议论性要么是抒情性的句子。第②段在田埂上摔跤后的感悟,找到文中“摔跤”一词,而后顺着这一词语往下找相应句子,会发现最后两句话:“摔跤,原来是我和土地举行的见面礼”、“你必须恭敬地贴紧地面,才能接受土地最好的生命启蒙”均是作者感悟的话。第⑥段“听豆荚炸裂声后的感悟”,要从文中“炸裂”一词后找句子,有一个问句“诗,还用得招你去苦思冥想吗?”这个问句之前的句子全是对豆荚炸裂声的描写,紧接着作者回答“面朝土地,谦恭地低下头来,拾进篮子里的,全是好诗。”这也正是对此问句的回答。这里的“诗”已经带有象征意味,即是听豆荚炸裂声后的感悟。需要注意的是题干要求用原文中的话回答,切勿自己归纳。

【答案及评分】(4分)(一),你必须恭敬地贴紧地面,才能感受土地最好的生命启蒙。或摔跤,原来是我和土地举行的见面礼。(2),面朝土地,谦恭地低下头来,拾进篮子里的,全是好诗。(每小题2分)

二、阅读方法指导

此类题无固定答题格式,一般的答题思路是:

第一步: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

答题前应仔细阅读题干,从题干的只言片语中寻找答题提示,如答案可能出自哪一段、可能有几点、应该紧扣什么内容寻找答案等。

第二步:寻找答题区域,做好筛选准备。

一.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快速抓住文章的“纲”(即主要内容和表达的主题)。只有抓住文章所写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紧扣要点答题,才不至于让答案偏离“轨道”。怎样才能抓住“纲”呢?

(一)、抓抒情、议论段。它们往往起着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也是文章的点睛之笔。

(2)、抓中心句。它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石,常常是馋释文章大意的一个分支。

(3)、抓关键词。便于概括文段内容,弄清文段所要揭示的主旨。

2.这类试题考查学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出重要信息。所以“概括”实际上是对材料进行精要提炼,有三种处理方式:

(一)、摘录法:看注释(往往交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和动机),提取原文中心句、结论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将其摘录出来作为概括性文字。这种方法既适用于那些要求用原文语句作答的题目,又适用于要求对内容、用主旨进行概括类的题目。

(2)、拼接法:即组合文中的关键词或关键句来进行概括。这种方法适于内容基本清晰、重点语句比较突出而全文的中心句、关键语句等不太突出的文章或文段。组合的着眼点要放在文章,总说段的主干之上、文章或文段各个层次的起始句以及文中反复出现的语句之上。

(3)、自拟法:即基本上用自己的语言或完全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这在很多情况下是进行概括的最重要的方法。适用于那些提炼文章中心、概括文章风格、概括作者观点、简述故事情节、给文章加标题等方面的概括性题目。

第三步:根据要求整理答案,列序号,求规范。

第四步:根据题干,赋分验证答案要点是否全面。

答案形成之后,同学们可结合题干和赋分验证答案要点是否全面。如果赋分是奇数,如1分、3分等,答案很可能是一点或三点,如果赋分是2分、4分或6分,答案很可能是一点、两点或三点。

【针对训练】

151页(2012年安徽)《红橘甜了》第1题;153页(2010年安徽)《乌兰巴统大草原上的九匹马》第1题。

考点2,词句品析

一、典例剖析

【例题1】(2013年安徽)12题: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5分)(原文见150页“聚焦安徽中考”第一题)

[原文画线句摘抄]到了夜晚,他们就把月光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早晨,他们就把露珠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冬天,他们就把雪排列成一行一行。那些爱写田园诗的秀才们看见了,就学着把文字排列成一行一行。

【思路归纳】题干中要求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画线句子,所以直接根据各类修辞的特征来分析。原句中将,月光、露珠、雪排列成一行一行,属于拟人(比拟)的修辞方法,赋予它们人的思想行为,亲切生动。同时还反复出现“一行一行”,属于反复的手法,充满诗意。夜晚、早晨、冬天等表示时间的句子又构成排比,句式整齐,突出表现了菜地里的葱的整齐优美,把作者对乡村场景的喜爱之情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出来。

【答案及评分】(5分)运用排比、拟人和反复的手法,句式整齐,亲切生动,富有诗意。(修辞手法各占1分,表达效果2分。意思对即可)

【例题2】(2013年安徽)13题: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句子中“固执”一词的内涵。(4分)(原文见150页“聚焦安徽中考”第一题)

我那不识字的父亲,他纵着走过来,横着走过去,他一生都固执地走在一首诗里,他一直都在挽救那首可能真的要失传的田园诗。

【思路归纳】品味加点词的内涵就是要从词语的本义、语境义、情感色彩及表达效果等方面来赏析,这里首先要通过本义结合语境理解。“固执”本意是“古板执著,不肯变通”,在这个句子中写不识字的父亲,一生都走在一首诗里,可见他对乡村是多么热爱和眷恋。这些句子都是“我”对父亲的总结,从我总结的话语中足以流露出“我”对父亲的深深敬意。

【答案及评分】(4分)强调父亲对乡村的热爱与眷恋,也流露出“我”对父亲的敬意。(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方法指导

词句品析类试题一般指的是:理解词语的表达效果、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分析重要句子或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等。

  1. 理解词语的表达效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理清思路,揣摩概括义。有的词语概括力很强,它们往往是某一内容的提领或总结。

(2)、联系上下文,体味词语指代义。阅读中,有些代词所指代的内容必须认真分析清楚。它所指代的对象一般出现在上文。紧扣上文,由近及远地去顺藤摸瓜,就能准确理解它的含义。

(3)、瞻前顾后,揣摩特殊意义。某个词语在某种语境中有特定意义,若换一个语境,这个意义就不存在了,变成了另一种意义。理解和解释这个意义,要通过比较、分析,结合平时对它的意义的认识,进行综合理解。

(4)、把握词语的感情色彩。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实在标致极了”。这“标致”究竟是褒还是贬?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可知作者绝非赞赏清国留学生的风度,而是讥嘲其丑态。除此以外,还要联系文章的主题、作者的思想感情、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等。

答题格式:运用……(词语用法),……的写出了……(表达效果),表达了……(作用)。

  1. 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一),从句式入手。常见的几种句式的表达效果为:①,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②,设问句,提醒注意,引发思考;③,反问句,加强语气;④,感叹句,抒发强烈感情。

答题格式:这是个什么句,表达了什么(作用)。

(2),从修辞角度入手。掌握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见记叙文知识清单)

答题格式:运用了什么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什么的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从用词的角度入手。

答题格式:“某某”一词(等词), 写出了什么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 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探明词句的特定含义。解题入手点有:

(一),语法分析。对比较复杂的单句首先可抓主干,明确陈述的对象;其次留心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丰富句子内涵的作用。

(2),情感分析。文学作品常常以情动人,言简意赅,把握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是理解文学作品重要句子(词语)的关键。

(3),区位分析。这是一种最基本、最常见的方法。首先要判断句子在文中或文段中的地位,然后寻找相关答题区位,确定其基本含义。起始句答题的区位在其领起的部分,收结句宜从上文考虑,过渡句要审视上下文,而关键句重点是审视相邻的上下句,此外,还可联系中心思想,两者在内容上往往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4),背景分析。对有些句子的理解,结合上下文还不够,要联系时代背景、创作意图以及作者的人生经历、作品的语言风格来领悟句子的含义。

答题格式:该句在哪(填答题角度,如修辞、句式、手法等)方面很有特点,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哪些词语,或写了什么内容),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作用)。

  1. 分析重要句子或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这些句子要么是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要么是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要么是结构上具有特殊作用的句子。答题首先必须弄明白句子类型。理解这些句子常用的方法如下:

(一),特殊位置法:首先要判断句子在文中或文段中的地位,然后寻找相关答题区位,确定基本含义。如段首常常概括段意或总起全文,段尾往往作总结,过渡句一般是总结上文、引起下文。懂得这些,就容易理解句子的意义与作用。

(2),依据主旨法:根据文章主旨把握重要句子,结合中心思想来理解句意。还可以结合社会背景来理解句意,社会背景与作品反映的内容、作者写作的目的有着密切联系。

(3),修辞解意法:为了使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形象、精辟入理,作者常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可采用“作用+内容”的格式表述。

【针对训练】

152页(2011年安徽)《生机勃勃的,太阳花》第3题;153页(2010年安徽)《乌兰巴统大草原上的九匹马》第5题。

考点3,分析写作技巧

一、典例剖析

【例题1】(2012年安徽)12题:阅读下面句子,回答问题。(6分)(原文见151页“聚焦安徽中考”第二题)

(一),(父亲)望着树上的橘子发呆,看到我们,父亲一愣,随即便孩子般叫着母亲的名字。

这里的描写表现了父亲哪些内心活动?

(2),“这屋里,烟太大了……”

父亲和儿子为什么都说这句话?说这句话时,各自的内心状态是怎样的?

【思路归纳】一题是对人物神态的描写,答题时,可以分别抓住“发呆”、“一愣”这两个词,揣摩父亲因橘子价格低(从前文妻子的话语中可知)的愁闷和见到儿子时的惊讶之情。(2)题是人物语言的描写,结合具体语境可以看出,父亲与儿子所说的话都是为了掩饰流泪这一神情的,但流泪的原因是不同的:前者是父亲见到儿子时激动、惊喜,后者是儿子听了父亲的话后深受感动。

【答案及评分】(6分)(一),愁闷;期盼;惊讶;欣喜。(2),都是为了掩饰落泪的原因。父亲见到儿子时激动、惊喜,儿子听了父亲的话后深受感动。(各占3分。意思对即可)

【例题2】(2011年安徽)12题:第②段写太阳花的美丽时,是如何进行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 (6分)(原文见152页“聚焦安徽中考”第三题)

如何进行正面描写:

如何进行侧面描写:

【思路归纳】首先,分清什么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指作者直接用语言描述事物的特征,如写太阳花可以从色彩、形态、变化等方面着手,同时,在描写时,采用一定的修辞手法也属于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指通过他人他物的感受或反应来突出该事物某方面的特征,如不爱花的人对太阳花的感受。

【答案及评分】(6分)如何进行正面描写:从形态、色彩及变化等方面进行多角度描写;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进行形象生动的描写。

如何进行侧面描写:写最不爱花的人也被深深吸引,以衬托(或突出)太阳花的美丽。(正面描写4分,侧面描写2分。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方法指导

写作技巧是作家驾驭文学语言,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修辞手法等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的综合体现。

  1. 中考试卷捕捉精妙技巧的题型主要有三种:

(一),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2),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细节描写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安徽中考对写作技巧的考查主要是对描写方法的分析把握。描写方法: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描写:按内容分,有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按特征又可分为白描、细描、衬托、烘托、渲染、对比、情景交融等等。

人物描写又可分为肖像描写或外貌描写、动作描写或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做题时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分析人物描写方法,把握人物形象,领会文章主旨。A.看肖像描写,最能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B.看动作描写,最能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在人物描写中占有重要的地位;C.看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人物所处的时代特点。要抓住个性鲜明的、能凸现其思想品质的来分析;D.看心理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E.看神态描写,更能突显人物个性,给人一种真实感,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使文章形象、生动。

环境描写主要包括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环境(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A.着眼于它自身来看,主要是突出某时或某第环境(景物)的某种特点。B.着眼于它与诗文中其它内容的关系来看,不外乎四种:与写人的关系、与叙事的关系、与抒情的关系、与说理的关系。a.与人的关系:暗示人物身份、性格、命运;衬托人物形象、心情、精神品格等;引出人物/为人物的出场作铺垫;为人的活动提供背景。 b.与事的关系: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营造某种氛围;象征某种社会现状等(手法);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结构);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结构)。c.与情的关系:渲染/营造某种气氛;以烘托/表现某种情绪;为抒发某种情感做铺垫(结构);反衬某种情感(手法)。d.与理的关系:为阐发某种道理做铺垫;借景物阐明某种道理;写景中蕴含着某些道理。

另外,按照叙述来分,又可以将描写(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A.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是对人或环境的直接描述。B.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对其他人或环境的描写,从侧面烘托所写人物、所写之景从而收到“烘云托月”的效果。C.场面描写,是对许多人参加的大型的社会活动或生活、战斗、劳动、娱乐的场景的描写,反映出社会的面貌和生活的各种侧面,反映出宏观的自然现象。可分为动景、静景描写。D.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包括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内在或外在的一些细小环节的细致描写。

在解答此类关于考查对文章人物、自然环境描写的题目中需要从以上常用的几种描写方法中找答案,把握常见的描写方法的作用。

答题应按照“明写法——述内容——析效果”的格式组织答案,忌停留在文章表面作浅层次的分析。

(3),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练、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多样等),给读者提供了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针对训练】

153页(2010年安徽)《乌兰巴统大草原上的九匹马》第3题。155页2013年滨州)《背向大地的爱》第1题;157页(2013年湛江)《没有发芽的种子》第2题。

考点4,理清文章行文思路

一、典例剖析

【例题】(2009年安徽)9题:本文是围绕枫叶展开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行文思路。(3分)

【思路归纳】说明文章的行文思路就是要从文章结构,写作手法、段落大意等方面分析文章,因此,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总体阅读文段,将文段划分为几个部分,并概括大意。(2),说明每一部分“运用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有时还要说明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3),如果主体部分写了好几个方面的内容,应以列举的方式,将这几个方面分别概括出来,表述时,应使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起连接作用的词语。(4),表述的语言要力求简洁、流畅、连贯。

【答案及评分】(3分)先描写枫叶的外在特征,再赞美其品质,最后揭示其象征意义。(三层意思各占1分。意思对即可)

答题格式:首先写什么,然后写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二、阅读方法指导

记叙文的行文思路概括提炼的方法:

一抓住时间标志。有很多文章是按时间顺序来安排材料的,对于这种文章,我们要抓住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分出不同阶段,从而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1. 抓住地点转移。有很多文章是按地点转移来安排材料的,对于这种文章,我们要抓住表示地点转移的词语,分出不同地域,从而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2. 抓住情节转换。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我们可以按“起因——经过——结果”这样的思路来分析;也可以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样的思路来分析。
  3. 抓住角度变化。有的文章,会按描写对象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描写角度,这时,把握了角度变化,也就把握了作者的行文思路。
  4. 抓住情感变化。有的文章,在行文的过程中,都或隐或显地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能理清作者情感的变化,行文的思路也就显而易见了。

考点5,理解标题的内涵

一、典例剖析

【例题】(2013年安徽)14题:结合全文,说说你对题目“远去的乡村”的理解。(6分)(原文见150页“聚焦安徽中考”第一题)

【思路归纳】首先,分析题干,题干说结合全文,因此,先要通读全文。弄清全文主旨:作者回忆了已经远去的乡村生活,乡村生活是美好的,具有田园诗意,意在与现在的钢筋水泥第对比,突出对乡村诗意生活的留恋,对乡村诗意生活消亡的惋惜。其次,在明白全文主旨的基础上,从标题是否有象征意义、双关义,作者感情的出发点,文章线索等方面来分析。实际上,从文章最后一段结尾,“我才突然明白:……他一直都在挽救那首可能真的要失传的田园诗。”可看出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即父亲是要挽救田园诗,而从⑤⑥段来看,田园诗正是象征小时后乡村诗意生活的美好的回忆。再者,为什么要挽救田园诗?是因为正在失去。因此,可看出因为失去,所以挽救,但是这个挽救是无力的,因为这首田园诗“可能真的要失传”。这一行为正好表达出了作者对乡村生活消亡的惋惜之情。据此,即可总结出答案。本题实质上还是对文章主旨情感的把握与理解,可从下面方法中的标题象征义和作者感情方面去揣摩分析。

【答案及评分】(6分)①,乡村的诗意日渐消亡。②,表达作者对乡村诗意日渐消亡的惋惜之情。(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方法指导

如何具体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一. 从把握文章标题的象征意义入手。理解象征手法,关键在于找出象征本体和象征对象之间的联系和共同点。如高尔基的《海燕》以“海燕”为文题,象征勇猛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形象。
  2. 从理解标题的双关义入手。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标题的表层含义是爸爸的夹竹桃凋谢,深层含义则表示父亲的去世。
  3. 从作者感情的出发点切入。如《枣核》这一标题无疑是以宣泄海外华人思乡之情为感情出发点,即标题的含义。
  4. 从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角度入手。如“阿尝与《山海经》”这一标题就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阿尝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表现阿尝真诚、善良和乐于助人,表明我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5. 从寻找文章线索方面入手。如《背影》一文就以标题“背影”作为线索,抓住外貌特写镜头来表现父子深情。
  6. 从寻找文章的文眼上发掘。 如《心声》则在“心声”这一标题中透露情感主旨,其标题的含义当然就要围绕文章主题来分析。
  7. 将标题中运用的修辞还原后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有些文章的题目中运用了修辞手法,这就要求我们先将它的本义还原后再作分析。

具体分析文章标题的涵义,这些方面可综合起来使用,因为文章标题是高度概括、凝练性的文字,需要多角度全面分析。

【针对训练】

151页(2012年安徽)《红橘甜了》第4题。155页(2013年滨州)《背向大地的爱》第4题。156页(2013年贵港)《满燕园》第1题。

考点6,拓展延伸

一、典例剖析

【例题】(2011年安徽)14题: 文中的太阳花给了你哪些人生启迪?(写出两点即可)(2分)(原文见152页“聚焦安徽中考”第三题)

【思路归纳】题干中强调“给了你哪些人生启迪”,这是一类开放型拓展题,人生启迪即是指使自己明白了什么道理。回答此类试题,要在充分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来谈。实际上,文章最后一段就有写到文章主旨。如“太阳花的欣赏者们,似在这里发现了一个世界,一个科学的、公平的、友爱的世界。”可从这一点生发来谈。同时,也可从太阳花开花的特点、时间,太阳花所表现出来的独有的特征等方面来谈,要有一定的升华。注意不能脱离文章意思,表述要清楚简明。

【答案及评分】(2分)示例:①,有了科学、公平、友爱的精神,事业才能兴旺发达。②,每个人都应该珍爱生命,抓住机会,尽显人生价值。③,社会、集体应该使每个人都有生存发展的空间。④,人与人之间应该友爱和谐,共同发展。(每点1分。答案不限于此;答对两点即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方法指导

结合文章内容和现实生活来谈,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序,层次清晰。

答此类题要注意:(一),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意和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及思想情感。(2),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3),答题时,语言要流畅,要有层次性。

备考策略:(一),关注现实生活,了解和把握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社会现象、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梳理社会生活中常见的思想观点。(2),培养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观点,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看事情、想问题观点正确、不偏激。(3),勤于训练,勤于思考,勤于动笔,训练中注意反复体会揣摩。

 

 

 

 

weinxin
向上吧同学
扫描二维码获取学习资料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2年7月25日23:02:3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cztogz.com/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