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学文化常识

2023年11月17日15:18:35初中语文63阅读模式

 文学文化常识

常考文学、文化常识梳理

编者按:此专题整理统编教材中涉及的作家作品、重要文体、文化常识等相关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补充梳

理全国中考常考及《小学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古诗文的文学、文化常识,关键词语黑体标识,帮助学生高效备考。

一、常考文学常识

◆古代重要作家

  1.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著称。教材选其作《观沧海》。

 

  1. 诸葛亮,字孔明,被誉为“智圣”,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我们学过他的《诫子书》《出师表》等。
  2. 刘桢,字公干,东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后人以其与曹植并举,称为“曹刘”。我们学过他的《赠从弟(其二)》。
建安七子:是东汉建安年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1.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著名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我们学过他的《饮酒(其五)》《桃花源记》。
  2. 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县人,北魏地理学家。我们学过的《三峡》选自《水经注校证》。
  3. 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思想家、医学家,有《陶隐居集》。我们学过他的《答谢中书书》。
  4.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有“诗佛”之称。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之一,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他的诗画被苏轼评价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学过他的《竹里馆》《使至塞上》。
  5. 王勃,字子安,唐代诗人。教材选其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其诗想象丰富,语言瑰丽活泼,风格豪放飘逸。教材选其作《行路难(其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渡荆门送别》等。
  2.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教材选其作《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望岳》等。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 岑参,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我们学过他的《逢入京使》《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韩愈,字退之,世称“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教材选其作《马说》《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1. 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有“诗豪”之称。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教材选其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陋室铭》。
  2.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其诗与元稹齐名,称“元白”,与刘禹锡齐名称“刘白”。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其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我们学过他的《钱塘湖春行》《卖炭翁》。
  3. 李贺,字长吉,唐代诗人,世人称他为“诗鬼”。教材选其作《雁门太守行》。
  4. 杜牧,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教材选其作《赤壁》《泊秦淮》。
  5.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唐代诗人。教材选其作《夜雨寄北》《无题》。
  6.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我们学过他的《小石潭记》。
  7. 温庭筠,本名岐,字飞卿,唐代诗人。被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我们学过他的《商山早行》。
  8. 范仲淹,字希文,谥文正,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教材选其作《渔家傲·秋思》《岳阳楼记》等。
  9.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教材选其作《醉翁亭记》《卖油翁》。
  10.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教材选其作《登飞来峰》。
  11. 晏殊,字同叔,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婉约派词人,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我们学过他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12.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后人称之为“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教材选其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记承天寺夜游》。
千古文章四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
  1.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教材选其作《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晚雾)》。
  2.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诗人。教材选其作《游山西村》。
  3.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教材选其作《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 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南宋政治家、文学家。教材选其作《过零丁洋》。
  5. 马致远,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他的《天净沙·秋思》是一首被誉为“秋思之祖”的小令。
  6. 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元代文学家、散曲家。所著散曲以豪放著称。教材选其作《山坡羊·潼关怀古》。
  7. 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文学家。教材中的《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
  8. 龚自珍,字璱人,号定盦,清代思想家、文学家。教材选其作《己亥杂诗》。

 

◆古代重要作品

  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又称为“诗三百”。本只称《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共有十五国风;“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诗经形式以四言为主,运用赋、比、兴手法。教材中《关雎》《蒹葭》均选于此。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1.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
“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1. 《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孟子,名轲,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世称“亚圣”。教材中《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都出自《孟子》。
  2. 《庄子》是道家经典之一。庄周,战国中期宋国人,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教材中《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均出自《庄子》。
  3. 《墨子》一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墨子,名翟,是春秋战国之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4.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为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教材中《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
  5.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它记载了公元前722年以后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是一部编年体的史学和文学名著。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教材中《曹刿论战》选自《左传》。
编年体,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史书体裁。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来记述史事。
  1. 《列子》是列子及其弟子以及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全书八篇,一百四十章,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组成。基本上以寓言形式来表达精微的哲理。教材中《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
  2.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游说之士的策略,共三十三篇,分为十二策,有许多讲究劝谏艺术的名篇。教材中《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
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其历史事件。《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
  1. 《史记》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教材中《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史记》。
纪传体,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表的综合。
  1. 木兰诗》(又名《木兰辞》《木兰歌》)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2. 《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教材中《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选于此。
  3.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4. 《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载,“异”是奇怪的事情。

 

◆现当代重要作家作品

  1.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他的《狂人日记》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教材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故乡》选自《呐喊》;《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且介亭杂文》。
  2.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维新派领袖,思想家、学者。著作大多收于《饮冰室合集》。教材选其作《最苦与最乐》《敬业与乐业》。
  3.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作家、诗人、学者、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教材选其作《天上的街市》《屈原》。
  4.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文学家、语文教育家。《多收了三五斗》是他最著名的短篇小说。教材选其作《苏州园林》《驱遣我们的想象》。
  5.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作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等。教材选其作《白杨礼赞》。
  6. 郑振铎,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教材选其作《》。
  7. 杨绛,本名杨季康,女作家、翻译家。代表作有散文《干校六记》、译作《堂吉诃德》等。教材选其作《老王》。
  8. 朱自清,字佩弦,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教材选其作《春》《背影》。
  9. 曹文轩,作家。2016年获“国际安徒生奖”。教材选其作《孤独之旅》。
  10. 巴金,原名李尧棠,被人们称为“世纪老人”。代表作有《灭亡》《死去的太阳》、“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
  11. 余光中,生于江苏南京,后移居台湾,诗人、散文家。教材选其作《乡愁》。
  12. 汪曾祺,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教材选其作《昆明的雨》。

 

◆外国重要作家作品

  1. 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其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2. 雨果,法国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教材选其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3. 都德,法国小说家。教材选其作《最后一课》。
  4. 莫泊桑,法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教材选其作《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短篇小说集《羊脂球》)。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
  1. 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1964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代表作品有《再塑生命的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2. 马克·吐温,美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等。教材选其作《登勃朗峰》。
  3. 普希金,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教材选其作《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4. 契诃夫,19世纪末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教材选其作《变色龙》。
  5. 安徒生,丹麦作家。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教材选其作《皇帝的新装》。
  6. 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著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教材选其作《金色花》(选自《泰戈尔诗选》)。

◆重要文体

  1.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都用韵。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2. 说,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一般叙事兼议论,表明作者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的看法,从本质上说,它是属于议论性的文体,与现代的杂文或杂感小品相似。如周敦颐的《爱莲说》,韩愈的《马说》。
  3. 记,古代的一种散文。这类文章内容大多是游记,用来记叙旅途见闻和某地政治生活、社会面貌、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胜古迹等。也有普通的叙事性散文或者“杂记”。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4. 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所赠亲友的赞许、推崇或勉励之辞,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5. 表,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

和希望,“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基本特征。如诸葛亮的《出师表》就是“表”中的范例。

 

 

◆天文

银河:又称银汉、天河、天汉、星汉、云汉,是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亮带,由1000亿颗以上的恒星组成。(“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七上)

北斗:又称“北斗七星”,即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排列如斗杓,故称“北斗”。(“斗折蛇行”《小石潭记》八下)

 

◆节令、节日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农历以正月、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五、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天启壬戌秋日”《核舟记》八下)

二十四节气:我国传统历法中表示季节、物候、气候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用来指导农事,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八下;郦道元《三峡》中“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哀转久绝”所描写的是霜降至立冬节气之间的景物)

二十四节气 春季(2~4月)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季(5~7月)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季(8~10月)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季(11~次年1月)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立:用作“四立”,特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立”是开始的意思,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农业意义为“春种、夏长、秋收、冬藏”。

分:用作“二分”,即春分、秋分的简称。“分”即本分的意思,“二分”既表示是春或秋的中分点,又表示一天时间白昼、黑夜平分。

至:用作“二至”,即夏至、冬至的简称。“至”意为极、最,“二至”表示天文上夏、冬二季的极致。

传统节日:

节日 时间 习俗 文化内涵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贴春联、挂年画、拜年、压岁钱、吃饺子 辞旧迎新、阖家团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 赏花灯、猜灯谜、舞龙狮、放天灯、吃元宵(北方)、吃汤圆(南方) 庆祝一家团圆。
清明节 公历四月五日前后 祭祖、扫墓、放风筝、踏青、栽柳插花 祭拜祖先,怀念故人。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赛龙舟、吃粽子、挂菖蒲、喝雄黄酒、斗百草、驱“五毒” 驱瘟避毒、防灾祛病;纪念屈原。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 赏月、祭月、吃月饼 阖家欢乐,团圆安康。
重阳节 农历九月九 登高望远、赏菊赋诗、饮菊花酒、插茱萸 尊敬关爱老人;追求健康长寿;追求高雅志趣。
除夕 农历十二月最后一日晚 守岁、吃年夜饭、零点燃放烟花爆竹 全家团圆,是中国人一年一度的文化习俗。

 

◆礼俗

送别习俗:①时间:多在清晨或傍晚时分。②送别地点:多在水边、渡口、长亭之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③送别方式:饮酒作别2019(“劝君更尽一杯酒”《送元二使安西》)。音乐相伴作别(“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赠汪伦》)。折柳相送2019(“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设帐送行。

春社日:古代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祭社公(土地神),祈求丰收。(“箫鼓追随春社近”《游山西村》七下)

揖:拱手行礼。(“将军亚夫持兵揖曰”《周亚夫军细柳》八上)

归:女子出嫁。(“女有归”《大道之行也》八下)

朝:朝觐,古代宾礼之一。为周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朝见天子,“春见曰朝,秋见曰觐”。(“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九下)

跪: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落在脚跟上。长跪则是把腰挺直,以表示敬意。(“长跪而谢之曰”《唐雎不辱使命》九下)

讳称: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分别称:崩、薨、卒、百岁、千秋等。(“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师表》九下)

持节: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旄节以为凭证。(“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江城子·密州出猎》九下)

 

◆交通工具

2019:古代水上交通工具。桨、榜、楫、橹、篙、帆都是行船的工具。(“孤帆远影碧空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行舟绿水前”《次北固山下》七上)

2019:古代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脱鞍暂入酒家垆”《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马作的卢飞快”《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九下)

车:陆地上有轮子的运输工具。战国以前主要是用马驾。乘,指一车四马。车厢叫舆,舆前部可以凭倚扶手的横木,叫轼。(“改容式车”《周亚夫军细柳》八上)

轿:也称轿子、舆,一种靠人扛或畜载而行,供人乘坐的交通工具。(“轿子已是到了门口”《范进中举》九上)

 

◆地理

长河:指黄河。(“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八上)

河:古代指黄河。(“山河表里潼关路”《山坡羊·潼关怀古》九下)

中原: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然后可图中原也”《三顾茅庐》九上)

四境、四海:四方疆界,四方边境地区,引申为举国。(“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邹忌讽齐王纳谏》九下、“四海亦谬称其氏名”《送东阳马生序》九下)

五岳: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三秦:古代指关中地区。(“城阙辅三秦”《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八下)

阴阳: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阴阳割昏晓”《望岳》七下)

 

◆官职

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卿今当涂掌事”《孙权劝学》七下)

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孙权劝学》七下)

尚书郎:尚书省的官。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木兰不用尚书郎”《木兰诗》七下)

逐臣:被贬谪的大臣。这里指曾被贬到长沙的贾谊。(“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七下)

都护:官名,汉代始置,唐代边疆设有大都护府,其长官称大都护。这里指前线统帅。(“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使至塞上》八上)

宗正:掌管皇族事务的官员。(“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周亚夫军细柳》八上)

军门都尉:守卫军营的将官,职位低于将军。(“军门都尉曰”《周亚夫军细柳》八上)

候骑:负责侦察、通信的骑兵。(“萧关逢候骑”《使至塞上》八上)

古代官职变化

免:免除官职。    黜:废黜、贬退。

谪:降职远调。(“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九上)

去:去职,被调离。(“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岳阳楼记》九上)

罢:罢免、停职。

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和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升级叫升迁、迁授、迁叙;降级叫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调、迁官,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七上)

授:封给官职。  拜:授给官职。

擢:选拔,提拔。  除:免去旧职而任新职

 

◆科举

考试类型 院试(童生试) 乡试(秋闱) 会试(春闱) 殿试
考试地点 县/府/州 京城/各省 礼部 金殿
主考官 地方学证 中央特派官员 钦差大臣 皇帝(委命大臣)
参考条件 童生 秀才(监生) 举人 贡士
通过后身份 秀才(进学) 举人 贡士 进士
第一名称号 案首 解元 会元 一甲前三名:状元(鼎元)、榜眼、探花二甲三甲第一名:传胪
考试时间 三年两次 三年一次 乡试次年三月 会试同年同月

 

注: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

 

◆特指、代称

子规:即布谷鸟,又称“杜鹃”。(“杨花落尽子规啼”《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七上)

婵娟、玉兔:指月亮。(“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九上)

骁腾:骏马的代称。(“骁腾有如此”《房兵曹胡马》)

布衣:指平民百姓。(“臣本布衣”《出师表》九下)

黄发:指老人。旧说是长寿的象征。(“黄发垂髫”《桃花源记》八下)

垂髫:小孩。垂下的头发。(“黄发垂髫”《桃花源记》八下)

白丁:平民。(“往来无白丁”《陋室铭》七下)

鸿儒:博学的人。(“谈笑有鸿儒”《陋室铭》七下)

蛾眉:女子。(“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满江红(小住京华)》九上)

弱子:幼儿,小孩。(“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八上)

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与儿女讲论文义”《咏雪》七上)

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莫说相公痴”《湖心亭看雪》九上)

九重天:指皇帝。(“一封朝奏九重天”《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九上)

骚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称屈原或《楚辞》作者为“骚人”,后泛指文人。(“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九上)

桑梓:家乡。(“世先生同在桑梓”《范进中举》九上)

鸿雁:书信。(“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七上)

汗青:指史册。(“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九下)

丝竹:音乐。(“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七下)

牺牲: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牺牲玉帛”《曹刿论战》九下)

庙堂:朝廷。(“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九上)

烽火:战事。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烽火连三月”《春望》八上)

干戈:战争。(“干戈寥落四周星”《过零丁洋》九下)

沙场:指战场。(“沙场秋点兵”《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九下、“醉卧沙场君莫笑”《凉州词》)

◆称谓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表示礼貌和尊敬。(“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八下)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由自己取定。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八下)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陈康肃公善射”《卖油翁》七下)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七上)

用地名称人:如柳宗元(柳河东、柳柳州)、韩愈(韩昌黎)等。

美称:男子美称,多附于字后。(“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八下)

谦称:①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有愚、在下、臣、家、舍等。(“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九下)

②古代帝王的自谦辞。有孤、寡人等。(“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孙权劝学》七下)

敬称:①对帝王的敬称。有上、天子、陛下等。(“欲报之于陛下也”《出师表》九下)

②对诸侯儿子的敬称。有公子等。

③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桃花源记》八下)

④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等。(“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行》七上)

⑤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有圣上、圣驾等。

⑥旧时对士人的尊称。有相公、子等。

年龄的称谓:

襁褓: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二三岁的儿童。

垂髫:指三四岁至七八岁的儿童。泛指幼年。(“黄发垂髫”《桃花源记》八下)

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愚公移山》八上)

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泛指童年。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

及笄:古时女子年满十五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

束发:指男子十五岁。

加冠、弱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还未达到壮年,叫作弱冠。(“既加冠”《送东阳马生序》九下)

而立:三十岁。(“三十而立”《〈论语〉十二章》七上)

不惑:四十岁。(“四十而不惑”《〈论语〉十二章》七上)

知天命、半百:五十岁。(“五十而知天命”《〈论语〉十二章》七上)

花甲、耳顺:六十岁。(“六十而耳顺”《〈论语〉十二章》七上)

古稀:七十岁。

耄耋:指高寿、老年。耄指八十岁(一说九十岁),耋指七十岁(一说八十岁)。

期颐(yí):一百岁。

◆纪年法

年号纪年法:从汉代起,古代的皇帝开始使用自己的年号纪年。如《桃花源记》中的“晋太元中”中的“太元”是东晋孝武帝司马曜的年号;《湖心亭看雪》中的“崇祯五年十二月”,“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

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曹刿论战》中“十年春,齐师伐我”中的“十年”指的是“鲁庄公十年”。

干支纪年法:利用天干地支纪年。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丙辰中秋”中的“丙辰”指宋神宗熙宁九年。《己亥杂诗(其五)》中的“己亥”指清道光十九年。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wù)、己、庚、辛、壬(rén)、癸(ɡuǐ)。

十二地支:子、丑、寅(yín)、卯(mǎo)、辰、巳(sì)、午、未、申、酉(yǒu)、戌(xū)、亥(hài)。

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计量、计时、计功绩单位

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一说七尺)为一寻。(“飞来山上千寻塔”《登飞来峰》七下)

仞:长度单位,古代以七尺或者八尺为一仞。(“一片孤城万仞山”《凉州词》)

豆:容量单位。(“一箪食,一豆羹”《鱼我所欲也》九下)

石:古代的容量或者重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一百二十斤为一石。(“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八下)

方:古代计量面积用语。后面加上表示长度的数字或数量词,表示纵横若干长度。(“方七百里”《愚公移山》八上)

钟:中国古代的一种计量容器,也被当作一种计量单位。(“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九下)

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是日更定矣”《湖心亭看雪》九上)

转:是授予勋官时用来衡量功绩的单位,勋位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策勋十二转”《木兰诗》七下)

 

◆乐律

折柳: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此夜曲中闻折柳”《春夜洛城闻笛》七下)

后庭花:曲名,《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亡国之君陈叔宝所作,后世多称之为亡国之音。(“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七下)

 

◆其他

(1)汉字书法

①六书:古人分析汉字而归纳出来的六种类型,称为“六书”。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②汉字的形体演变:甲骨文(商)→金文(西周、春秋)→大篆(战国)→小篆(秦朝)→隶书(汉朝)→楷、草、行书

楷书特点:讲究用笔、笔画分明、结构方正。

行书特点:大小相兼,疏密得体,浓淡相融。

草书特点:气势贯通、错综变化、虚实相生。

(2)归类常识

岁寒三友:松、竹、梅。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三皇五帝:“三皇”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五谷:稻、黍、稷、麦、菽。

五色:青、黄、赤、白、黑。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古代兄弟排行:伯、仲、叔、季。

中国四大书院:应天书院(河南商丘)、岳麓书院(湖南长沙)、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嵩阳书院(河南登封)。

weinxin
向上吧同学
扫描二维码获取学习资料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3年11月17日15:18:3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cztogz.com/13487.html